严肃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读史不能只看文本制度,而要看其制度运行。现实更是如此,制度自信不是比谁的文本更漂亮,而是看谁能真正落实。知行合一,这才是中国共产党制度自信的哲学起点,是真正的政治优势。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不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结果,同时也是全社会制度意识大幅提升的过程。正当美国大选、英国脱欧、韩国内政动荡之际,六中全会释放出的政治信号,更加凸显了非凡的制度意义。
首先,体现了“治出于一”的制度源流。孔子孜孜以求的三代之治,本意就是要将“文本制度”与治国理政之制度实践相统一。但很可惜,并非所有的执政者都能掌握这种政治智慧,以致盛衰相迭、治乱相继,难以接续。王阳明倡“知行合一”,便是从哲学层面予以反思。中国共产党是主动践行这一传统的接续者。毛泽东将《实践论》定为“论知和行的关系”,其意一也。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精辟地指出:“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制度自信的逻辑起点——提出目标,持续奋斗,找到达于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制度积累。纵观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历程,虽然曲折,但无不贯穿着这一种制度传统。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切中了困扰改革的制度时弊。制度要管用,是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制度逻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中问题要害,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两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入手,着力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真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修订制定党内法规55部,占目前党内法规1/3还多,而且全部落到了实处。这种既总结经验教训,又继承发扬传统,而且集纳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的方式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变革,还有一整套长期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落实制度的体制机制、组织体系和运行规则,这是世界上很多政党所不具备的。
最后,解答了人民群众的制度疑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零容忍态度查贪惩腐,打“虎”拍“蝇”,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密度之大,领域之宽,挖掘之深,前所未有。但彰显反腐力度的同时,也显现了权力腐败的严重性。老百姓既拍手称快,同时难免心存疑问。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抓几个腐败官员所能解决的。若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制度回答,无法打消人们的疑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较高位阶的制度安排出台《准则》、修订《条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示的鲜明政治态度和对广大群众的政治回答。1980年制定颁布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规范,为修改党章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新《准则》和《条例》的出台,同样让大多数人理解了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意义和路径。制度不仅仅是过去理论实践之积累,亦是未来前进之航标,其根本性、管长远的意义,皆体现于此。
言出必践,一诺千金,是为取信于民;自我革新,制度落实,是为自信于世。如果一个执政党能够把文本制度都变为现实制度,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作者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6日 05 版)